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關閉窗口 關閉窗口 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伏羲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:  文章來源:  點擊數 13306  更新時間:2013/2/5 15:23:44  文章錄入:admin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伏羲義稱宓羲、羲皇、天昊等,是民間信仰中影響最為廣泛的崇祀對象之一,據古籍記載,伏羲教民結網捕魚、耕田種植。文字刻畫、樂曲演奏等文化科學知識。使茹毛飲血的原始初民進入文明時代。在傳說中,伏羲和女媧由兄妹變成夫妻,繁衍和養育了華夏族。又稱“人祖”或“人祖爺”。伏羲觀察人象,演繹數理,用八個符號組成一個圖案,制成八卦圖、八個符號分別代表天、地、水、火、山、雷、風、澤自然界里的八種事物。符號之間互相組合又成六十四卦,以之推測世間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。由八卦所形成的易學節,至今依然對人類文明產生著重要的影響。作為中華文明的始祖,為其在陵園中建伏羲亭,既體現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性,又表達了后人對先祖的祟祀;伏羲亭在構建上,采用圓頂方亭,寓意:天圓地方。建于園區青龍龍首,體現中華始祖尊位。著力于亭中伏羲碑的建造。伏羲碑正面以淺浮雕的藝術表現手法來鑿刻伏羲創易圖象。在造型上力求古樸簡練,以寓意傳達來自遠古的信息。置碑于亭中央,寓:伏羲神通天地,永立于天地間。伏羲碑的背面則以同樣的藝術表現手法鑿刻晉代學者、文學家、風水大師郭璞像。郭璞是中國風水術的創立者,他為風水定義.并依《易》理創作《葬經》,成為葬儀的經典之作。他在《葬經》山寫道:“葬者,乘生氣也。氣乘風則散,界水則止。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謂之風水。”后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?,F代的傳統風水觀念多出自于它,現代堪輿師無不將郭璞所撰《葬經》作為研習寶典,稱為堪輿術界的《論語》。本陵園作為生者緬懷之地,逝者永恒之地。將風水大師郭璞崇祀于陵同中,既表達了后人對大師的崇敬,也為陵闊厚重的文化氛圍增添了亮麗的風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欧美日韩亚洲中字国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