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八大經典清明詩歌 |
作者: 文章來源: 點擊數 607 更新時間:2017/3/31 12:58:37 文章錄入:admin |
|
清明節,又叫踏青節,按陽歷來說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,正是人們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時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。這一習俗已有2000多年歷史。在浩如煙海的古代文學寶庫里,關于清明的詩作汗牛充棟。流傳下來的經典詩作有如下八首,特與讀者分享: 《寒食上?!窏钊f里 逕直夫何細!橋??擅夥? 遠山楓外淡,破屋麥邊孤。 宿草春風又,新阡去歲無。 梨花自寒食,進節只愁余。 評點: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。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凄涼之景。那孤零零的破屋,那危橋,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。所以只愁余。 《清明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。 雷驚天地龍蛇蟄,雨足郊原草木柔。 人乞祭余驕妾婦,士甘焚死不公侯。 賢愚千載知誰是,滿眼蓬蒿共一丘。 點評: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,想到人生的價值。雖然無論智愚高低,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,只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。這正如當代人所說,無論你作官還是為民,最后都要回到同一個點:老去。只是生命的過程并不一樣。作者這首清明詩,立意就深刻了很多,不僅僅是憑吊亡人,更是警醒活著的人。 《寒食》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御柳斜。 日暮漢宮傳蠟燭,輕煙散入五侯家。 點評:與其他寫清明的詩作不同,這首詩明顯地賦予了政治色彩。唐代于清明前在宮中賜大臣們清明燭火,于是,那些蠟燭之火燃起的煙霧籠罩了宮殿,并四散開去,巧妙地諷刺了特權及權貴之多。 《閭門即事》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,春草青青萬頃田。 試上吳門窺郡廓,清明幾處有新煙。 點評: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,無新煙,說明四處都在憑吊亡人,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,年年依舊,思念依舊。特別是試上一詞,把作者不敢窺望凄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。 《清明》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 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 點評: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。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,憑吊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。后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,雨紛紛。路上,行人欲斷魂。借問:酒家何處有?牧童(遙指):杏花村。 《江城子》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,不思量,自難忘。 千里孤墳,無處話凄涼。 縱使相逢應不識,塵滿面,鬢如霜。 夜來幽夢忽還鄉,小軒窗,正梳妝。 相顧無言,唯有淚千行。 料得年年斷腸處,明月夜,短松崗。 點評:這是一首寫于清明時節的愛情詩。蘇軾19歲與王弗結婚,夫妻琴瑟調和,恩恩愛愛。沒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,歸葬于家鄉。妻故十年后,在密州做官的蘇軾在清明時節夢見了亡妻。生者與死者雖然幽冥永隔,卻不思量,自難忘。特別是夢中夫妻相顧無言的情景,令人感動。 《寒食野望吟》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,清明寒食誰家哭。 風吹曠野紙錢飛,古墓壘壘春草綠。 棠梨花映白楊樹,盡是生死別離處。 冥冥重泉哭不聞,蕭蕭暮雨人歸去。 點評:白居易在這首詩中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,那隨風而吹的紙錢,那一座座古墓,都給人蕭殺之感,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。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,但在白居易的眼里,盡是生死離別處,道出了人生之無常。 |